即將跳轉-SanjiNoir-黑侍樂讀-升級版網站,享受閱讀新體驗!
是的,不知道從幾何時到日本沒吃碗傳說中的一蘭拉麵就是件殘念的事。單純的豚骨湯頭、單純的麵體,用最簡單的滋味征服往來的過客,大概是在這拉麵百家爭鳴的世代中最難得可貴的部份。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讓一蘭拉麵獲得了海內外都覺得不錯、好吃的美譽,分店也有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片地開花,近期海外連香港都有分店,哪天在台灣出現應該也不意外了。
也由於分店眾多,只是路過東京上野,就發現車站某一出口旁往阿美橫町的方向便有著間紅亮亮的店家,雖然不清楚為什麼一定要紅配綠(咦?)但熱情洋溢的入口確實瀰漫中華料理店的風情。
不過拉麵這玩意,在日本早已是落地生根的料理,原先的異國背景不知道對現代的日本人來說還是否有所感受?
雖然是在東京上野品嚐到的一蘭拉麵,但據悉各地的分店與本家基本上無太大差異,可見其SOP相當徹底,不過譬如福岡天神店、西新店則有限定供應特別偏硬麵體的「鋼鐵麵」,以及福岡キャナルシティ博多店和天神西通り店才有、裝在方形便當盒的「重箱どんぶり」拉麵,都屬於地方限定的特色版本,另外キャナルシティ博多店還可選擇添加「究極の酸味」的高級黑醋口味,皆屬於在一貫化中體現些許的變化。
如同店面入口處所標榜的來自福岡的美味、昭和35年創業(1960年),就可知曉一蘭拉麵確實有著老牌拉麵的名號,也因此說是超過50年的好吃美味傳承至今一點也不為過。事實上一蘭拉麵是早期少數採會員制的拉麵食堂,但而後第一代店主人夫婦年事已高,在考慮修業歇息時,這些會員怕以後吃不到(咦?)推薦了吉冨學先生,也就是現任一蘭拉麵董事長做為將此滋味傳承下去的繼任者。
而後1993年9月,一蘭拉麵便於1960年創業者夫婦位於百道的「發祥之店」那の川店重新開張,延續知今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不過或許是因為延續「食堂」給人的印象,即使是東京上野的一蘭拉麵也同樣使用日本食堂系餐停常見的販賣機販售餐券,一方面減少點餐人力、另一方面按錯算你的(喂!)
基本上從點選這台販賣機開始,就踏入了一蘭拉麵的用餐流程,也就是其營造好吃秘訣的開始。
一蘭拉麵好吃的原因1:
首先從販賣機上的品項可以看到,從頭到尾麵只有一種,是的~湯沒得選、麵沒得換,僅此一家、絕無分號,除了左上角的麵+半熟蛋和單純點碗麵之外,其他幾乎都是追加加料的選項,以及小菜和甜點一類,有此可見一蘭拉麵對其獨一麵體、獨一湯頭的自信,另一方面好處就是,廚房只要單純把一種湯頭煮好煮滿即可,麵條部分亦然,算是聚精會神煮好一種麵的概念。
點好之後,接著就被抓到一人一位的小拉麵隔間,有點像K書中心似的,在此可以當做是K麵中心(咦?)這樣的設計對僅一人來吃麵的饕客來說確實是不錯的設計,也不用擔心自己吃相難看,所以是一蘭拉麵本身太好吃本來就好讓人吃相難看嗎XDDD
然以東京上野店為例,販賣機點完餐後會有專人領位,但有部分店家則是在點完餐後看販賣機一旁的綠色指示燈來判別哪裡有空位,可見就一蘭拉麵的邏輯是不想浪費太多人力資源在外場。
雖然座位小小窄窄,但還算貼心,一旁有掛勾可供使用~
後方則有衣架,試想冬天外頭下雪、穿著厚重大衣時,入內熱騰騰不正是需要有地方掛衣裳嗎?
接著就是這張口味調查單上桌了,除了會因應饕客國籍、語言,提供日、韓、中、英的調查單外,這也是相當重要、一蘭拉麵好吃的原因2:
因應口味、為顧客量身訂做一碗拉麵的好處在於,把一部分好不好吃的決定權交給了每位饕客,畢竟每個人對好吃的定義不太相同,從有人無辣不歡到喜好清淡,這時能配合個人的口味於以調整確實能讓每碗的滿意度提高,尤其一蘭拉麵提供的選項其實挺多元的,從口味濃淡、湯頭濃郁度、是否放大蒜,乃至要不要放蔥,放的話是要蔥白還是青蔥都列入選項;再者則是吃不吃叉燒和加不加辣,加辣的話要加多辣,最後則是吃麵的另一重點:麵條軟硬度,高達5種的硬度選項。而據一蘭拉麵自身的統計,大多數人會選擇偏硬的麵體,以上資訊也算是提供了店家對於普遍喜好的資訊。
事實上選擇眾多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給予饕客們心理暗示,當一間店大家普遍認為好吃時,如果自己覺得差強人意反而會認為可能是自己選錯了乃至沒想像中那麼優,可能是自己點得不夠濃,亦或是麵條選得不夠硬之類的,而這樣的心理暗示也讓一部分好吃的責任變成由消費者自負。
點完餐後販賣機吐出的餐券~~
而按照用餐流程,本次也同樣圈選了調查單,如圖所示「口味濃淡」選擇為普通、沒有明寫推測試湯頭濃郁度的「濃郁度」則為濃郁;「大蒜」為一片、「蔥」選擇了青蔥,至於「叉燒」那當然是一定要的XD
雖然一蘭拉麵有所謂秘傳的唐辛子辣椒醬汁,但為了更明瞭其本身的口味,故在「秘傳醬汁」選項為無。最後「麵條軟硬度」方面則先以適中為基準點了普通,以上便是本次為了品嚐一蘭拉麵好吃在哪裡的參考選擇。
當然按照日本餐廳的慣例,都會奉上冰水。一蘭拉麵則為自助式的,每個座位左側皆有飲水機可供使用。
喝口冰水、休息片刻,莫約一會兒的功夫傳說中個別訂製的一蘭拉麵便上桌了!
看似單純、擺盤簡單的一蘭拉麵就此上桌!只能說一蘭拉麵真的很中華料理,碗上還有著雙喜字樣XD
外加兩片叉燒......(口水)
麵體本身雖然偏細,但仍和台灣常見的細白麵有極大差異。
叉燒肉就這麼兩片,不夠吃的話還可以加點。
至於有添加唐辛子秘傳醬汁則就是多了這紅通通的一層,不過這碗是隔壁棚的,純屬示意不在討論範圍內XD
首先從麵條開始品嚐,除了吸附了不少湯頭的豚骨鮮味外,麵條本身確實與湯頭搭配得恰如其分。但平心而論,也無怪乎大家都會點遍硬的麵條,雖然麵體這樣煮來夾起雖屬乎軟硬適中,但或許是由於細麵的緣故,在湯裡泡上了這麼一點時間口感就顯得不夠硬挺,似乎就那麼差了一分分,也無怪乎大多數都選擇偏硬。
至於加點的半熟蛋方面,在販賣機點餐時,不論是選擇左上角麵加蛋一起點或是兩者分開點總和價格都是一樣的,沒有麵加蛋一起點就比較便宜=3=
上桌時其實要自己剝蛋殼是讓人有點傻眼,大概又是剝不好算自己的概念,所以如果在此方面有涉入性困難,這蛋其實是可以跳過的。
不過貼心的是,半熟蛋上桌時是在小碟子下頭在放上個碗,中間夾著鹽包和濕紙巾,吃蛋時可以沾著鹽巴提味之餘還可以擦手。
坦白說半熟蛋煮得不錯但並非太有特色,畢竟不是使用特別優質的雞蛋,沾上鹽巴確實有些許的提味效果,但切記別沾太多就是了。
吃了麵搭配著蛋,一不溜丟就只剩湯了。雖然一旁的叉燒表現還好,略柴但透過湯頭些許滋潤了些,不過這時候不得不詳細品味一下這款湯頭,而這也就是一蘭拉麵好吃的原因3:
坦白說分解來看, 一蘭拉麵表現不俗的正是這麵湯的部分,濃郁鮮美之餘,並對麵條和叉燒有明顯的加持。不過也由於湯頭本身的提味作用極高,其他食材的光芒也有所掩蓋,但就整體性來說一蘭拉麵是相當合一的,以湯為主體,其他陪襯不搶戲。
接著一碗麵不夠,還要再接著一碗的話,則可以勾選加點單。
除了可選擇加麵份量外,因應適才對於普通級麵條,這時點選了稍微往上偏硬的麵體。
然除了加麵外,其他配料、配菜,乃至加點飲料甜點皆可在這張單上勾選,價格也和外頭的販賣機相同,亦無須跑到外頭去按販賣機了。
值得一提的是,按鈴後響起的鈴聲,正是日本早期拉麵攤車老闆會吹奏的笛聲,可見一蘭拉麵從點餐到從座位到等細節上不僅保留了食堂文化,也對應了攤車文化。
點麵之後便出現了這替玉盤,替玉正是加麵的意思。原先的湯碗不會收走,這時請切記別把湯率先喝完,因為加了麵還要倒進原來的湯中,不然就只有吃乾麵的份了=3=
事實上一碗拉麵最費工夫的就是湯頭的部份,除了要花長時間燉煮外,耗費的成本也相當可觀,故在日本吃拉麵頂多就是加麵不加價,加湯的比例甚少。
不過一蘭拉麵基本上加麵替玉得加價就是了=3=
服務人員送來替玉盤的同時也送了張替玉餐券。
替玉的麵條上來後,請記得在碗裡拌一拌再放入碗內,因為底下有醬汁......
平心而論,一蘭拉麵使用的麵條品質並不差,有著中上的水準,但就個人來說雖然替玉選擇了比普通硬上一階的麵條,但吃的時候發現更適合的口感應是在「硬」與「普通」之間。也就是說若是替玉加麵,放入湯內最好泡一下再食用會比較恰當,相信若最初點餐時麵條軟硬直接選擇「硬」時就達成那應有的境界了。
最後吃完喝畢、湯碗見底,便露出「この一滴が最高の喜びです」的字樣,意思為最後的一滴是其最高的喜悦,可見一蘭拉麵多希望顧客把湯喝盡啊XD
相關外帶商品,雖然每間分店不一定有提供所有品項,但以東京上野分店來說還算琳琅滿目,以上也同為一蘭拉麵的用餐流程,在此提供參詳。
說實在話一蘭拉麵雖然好吃、表現不俗,算得上值得前往一嚐的店,但也無須過度神話。相較於麵體和叉燒的表現,豚骨湯頭的部份其實更為出色,加上客製化的點餐形式及僅提供單一湯頭麵條的簡潔經營,讓人有種一蘭拉麵就是單純煮好一碗麵的感覺。
此外,如先前提及,在下認為也不能忽視口味調查表的心理暗示層面,這部份比例上雖然沒這麼高但也是確實存在其可能性。然就單純完成一碗麵來說,一蘭拉麵的表現確實值得旅行時分、不論是路過東京上野或是其他地方有看到這店家,來上一碗熱騰騰的拉麵,至於口味怎麼選?就看個人的偏好了。
一蘭拉麵東京アトレ上野山下口店店家資訊